談到工程造價企業的創新發展,我常會想到十九大提出的“要通過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的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可以說數字化已經成為了認知未來科技或者說生產力發展的一個主旋律。我們做數字化的目的是創新發展,包括政務的數字化、民生的數字化、產業的數字化,產業的數字化是支撐政務的數字化和民生的數字化基礎,只有實現產業的數字化,我們的政務數字化才能進行有效地提升,最終更好地服務于民生,實現民生的數字化。因此,我們必須切實響應數字中國戰略,踐行于實際行動。放眼國際,2016年美國科學界發布的《2016~2045新興科技趨勢報告》中提出了20項顛覆性、變革性的技術,其中有三分之二是與數字技術直接相關,如物聯網機器人、智能手機、云計算、智慧城市、量子計算等等,其他也與數字技術息息相關,可以說未來的世界將是一個萬物互聯,智能無處不在,虛實相生,人機和諧相處的社會。我們人類將共同進入科技世界,探索未知領域。回顧本次疫情,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應用鋒芒并現。疫情初期,浙江、上海等地,迅速精準地實現疫情分析,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并在全國率先精準實現有序的復工復產。這些技術在全國范圍內也得到了迅速地推廣和應用。在本次疫情期間,餐飲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西貝和盒馬進行快速的合作共享員工,京東物流因為物流的高效受到了鐘南山院士的稱贊,阿里、百度開放AI算力,助力基因測序、疫苗研制、藥物篩選,基因的結構分析,借助于AI計算,一項結構計算從55分鐘縮短到27秒,釘釘、騰訊會議、ZOOM、云課堂等網上教育視頻會議異常火爆,促進了辦公的高效協同和自動化。我們工程造價咨詢領先企業四川開源、北京求實、湖北天宇也都全面啟動線上辦公,通過少量的職能部門的人員的線下支持,實現公司業務的正常運轉。大多數企業也加強了數字化的基礎建設。這些規模的企業,企業的固定成本相對來說較高,好在企業具有線上工作流程的基礎和現代辦公技術的加持,實現了快速的響應,避免了因疫情導致的停工,損失的擴大。2.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主要要求
工程造價改革基本思路
2020年7月2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以建辦標2020 38號文,印發了關于工程造價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38號文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推動工程造價市場化改革,對全國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以及五個省市地區國有投資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項目進行試點,并提出了五項主要任務:
(1)改進工程計量計價規則,堅持從國情出發,借鑒國際通行的做法。我認為這是基于兩點考慮,一方面因為工程造價行業的方向仍然是走市場經濟,所以必須借鑒國際通行的做法,來修訂工程量計算規范,統一工程項目的劃分特征,描述計量規則和計算口徑;另一方面,建立市場化的規則,目的適應國際工程的慣例的,能夠促進我們建筑企業市場化的能力,國際化的能力,提升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2)完善工程計價依據的發布機制,加快轉變政府的職能,優化概算定額,估算指標,編制發布和動態管理。這一任務的核心是取消最高投標限價,按政府發布的定額計價的規定,政府逐步停止發布預算定額。通過這兩項舉措,來建立市場競爭的定價機制,來建立接近市場,或者說來基于現場的工程造價的數據產生機制。也就是說,政府在轉變職能——政府以后要提供公共服務,它的服務的內容是主要是政府投資項目和國有投資項目,特別是政府投資項目,通過概算定額估算指標、價格指數,搭建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進行公共服務。
(3)加強工程造價數據的積累,加快建立國有投國有資金投資的工程造價數據庫,同時加快推進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造價咨詢,運用造價的指數指標和市場價格信息,控制設計限額,建造標準、合同價格,確保工程投資效益得到有效的發揮。
我們看到,方案中特別提倡要建立國有投資的工程造價數據庫,發布造價的指數指標,還要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為概預算定額編制提供依據。我們說數字化的信息是數字時代新的生產要素,所以說僅靠政府去建立,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建立多元化的信息產生機制,并用創新信息的供給方式,為市場提供有價值的工程造價信息。
(4)強化建設單位造價的管控責任,引導建設單位根據工程造價數據庫,造價指標指數,市場價格信息等,編制最高投標限價。工程造價數據庫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即包括項目的劃分,也包括我們投資的估算指標,指數、價格信息、工程計價定額,各類項目的工程造價成果,這些都應該把它理解成工程造價數據庫。我認為定額本質上就是數據庫,并且是經過標準化,經過結構化的數據庫,所以它非常的易學、好用,長期以來,我們很依賴它,也說明它有科學合理的一面。
我們明確最高投標限價依據工程數據庫編制,就是確立了它的編制依據是多元化的,由業主自選,這樣來在滿足設計要求,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來充分發揮市場競爭的機制,來提高投資效益。
(5)嚴格施工合同的履約管理,加強工程施工合同的履約管理和價款支付,推行施工過程價款結算和支付,來探索工程造價糾紛的多元化解決途徑和方法,以此來進一步規范建筑市場秩序,防止工程建設領域的腐敗。
強化工程施工合同的履約管理和期中支付,也是防止腐敗和防止工程款拖欠的重要舉措。
文件的最后38號文在組織實施方面,特別提到了工程造價改革關系,建設各方的主體利益,涉及建筑業轉型升級和建筑市場秩序治理。所以說要求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堅持不立不破的原則,統籌兼顧,周密部署,穩步推進。
3.工程造價專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我們說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做轉型發展,除了政策的導向與環境因素外,更多地也是企業要解決自身發展困境所做出的必然選擇。可以說政策的引導與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是企業數字化變革的助推器。我們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去發現并解決我們存在的問題,我認為主要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宏觀層面,企業面臨著四大問題,首先是對項目的價值管理重視程度低,現階段工作重點更多的是基于工程計價業務,而沒有著眼于建設項目的全壽命周期的價值管理;其次是缺乏對項目的合同管理的重視,沒有重視以合同方式全面地管控工程和工程價格,雖然認識到了合同在造價管理中的關鍵作用,但行動上和業務融合上還沒有跟上來。第三,缺乏對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視,施工企業仍圍繞工程交易價格以包代管,沒有發揮定額在工料計劃、成本管理上的核心作用;最后是沒有形成中國特色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目前的工程咨詢企業更多的依據定額計價和費用核算,沒有形成符合市場化發展,且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
二是微觀層面,即回歸工程計價業務,大部分企業僅僅依靠政府發布的定額來開展工程計價業務,并主要在工程交易階段,沒有自身的數據庫。與此同時,隨著市場化的發展,發承包雙方是市場價格博弈的主體,市場競爭阻礙了施工企業真實成本信息的及時反饋,使得政府預算定額的編制越來越難以準確、及時。依賴政府發布定額進行工程計價,不僅僅是其不準確、及時,干擾了市場價格的形成,更大的問題是其限制了真實的工程數據產生和建立、積累機制。因此,我認為依賴傳統的政府供給定額的這種工作方式,在市場化改革和數字化的背景下已經不可持續。
IT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它本質上是自我控制自我建設為主的信息管理和應用技術,以拷貝和郵件推送的形式來進行復制和傳播,它的建設和傳播是非常有限度的;而DT以云網端為特征的數字技術,它本質上是發生發展的數字化記錄,也就是把生產生活中的痕跡數據進行數字化的記錄,然后實現共建共享,跨組織的信息管理和應用。數據是以符號、文字、語言、圖像、視頻等各類信息為內容的一種信息的表現形式和載體,數據是信息的表現形式和載體,它是承載信息的,而信息是數據的內涵和價值所在。數字化是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來實現數據信息的智能化產生積累,結合在不同場景下的交互和高效應用,來實現信息和知識的增長。數據本身并沒有意義,只有通過一些信息表現為跟實體行為產生關系,對實體行為產生影響的時候,成為信息以后才有意義。我們數字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也正是要建立工程造價數據的基本邏輯,建立自成長的知識庫,通過認知學習系統(也就是人工智能)和自成長知識庫(也就是大數據信息)來驅動我們的信息系統,完成未來的工程決策、設計、建造和工程運維工作。首先實現虛擬的設計和虛擬的建造,也就是虛擬仿真,然后通過對虛擬設計成果進行智能的分析、決策、優化和執行,以及物流、資源管理的一系列的調動,實現智能化的信息處理和積累,這種數據既可以從上到下積累下來,也可以從后到前面進行聚類起來,衍生出更多有價值的數據。數字技術有5大特征,首先,數字技術一定是全空間的,它打破了各空間之間的障礙,實現國內國際范圍的連接和應用。第二,它是全流程的,包含了生產、生活時時刻刻所產生和應用動態信息。第三,它是全場景、跨行業的,數字技術打通了生產、生活,各組織的全部場景信息。 第四,它是全解析的,數字技術支持智能搜集、解析、預測產生的信息和其對行為的影響。第五,它是全價值的,它整合創建了一條龐大的價值鏈,價值鏈越長,這個數字經濟的價值越大。首先說建筑的工業化,建筑業要適應智慧建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供給側改革和科技進步的發展要求。建筑業的發展要適應個性化的要求,建筑越來越強調外形裝修等方面的個性化,但是我們要想進行工業化,必須要進行標準化的設計。但是任何一個建筑,就局部構造而言80%—90%是復用的,是你以前看過、甚至做過的,這說明數據是可以標準化設計、資源化復用的。有了標準化設計,我們可以在工廠里進行柔性化的生產,然后進行裝配化的施工,信息化的管理。然后我們的新設計的建筑會更智能,進行智能化的應用,這就是我們建筑業的發展方向。而實現建筑產品的智慧化,建造過程的工業化,我們離不開的手段是數字化,我們所說的BIM只不過是我們建筑數字化的一個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具有標志性的技術手段。BIM的價值。第一是模型,有了三維的模型可以降維人們對圖紙、對建筑的認知能力。第二是信息,就是BIM這中間這個I所代表的信息,信息的數字化、資源化是更重要的,往往光靠一個模型是反映不了建筑信息的,也難以做到快速復用,發揮價值。所以要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來實現我們建筑業數據、技術的雙向驅動,進行技術變革和組織變革。在模式上 PPP、 EPC、 IPD集成交付,這些建設方式會越來越多,建筑業的產業鏈會越來越走向健康。在技術上,不僅要用制造業的理念來建房子,還要用智能制造的技術和方法來做工程。工程造價咨詢業數字化化的目的在于構建工程造價數據的基本邏輯、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對于工程咨詢行業,包括造價咨詢行業而言,我認為數字化的建設具有以下5方面的意義:一是數字化是信息智能收集積累和應用的基礎,數字化是實現信息和知識自成長的必要條件,只有把項目數據進行數字化解構以后才能實現我們所說的工程造價數據的自成長。二是數字化讓學習更便捷,更容易,降低人們對知識的認知要求。比如三維圖形,這也可以看做是一個數字化的模型或技術,這種數字化的表達形式降維了人們對知識的認知要求,使學習變得更容易,也有利于我們去認知和理解。三是數字化支撐了線上的作業平臺,實現標桿項目學習、工作模板信息和數據的自動推送,讓標桿項目數據成為有效的參考數據,利于后續的類似項目的對標,提高了工作整體效率。四是數字化能夠讓專業分工更細致和具體,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而不是一個人負責全部,這讓協同和集成等管理效率更高。五是數字化能夠實現跨組織的共建共享的新的商業模式,跨組織的共建共享,才讓我們的數據產生更大的價值,讓固定的成本和邊際成本更低。借助作業管理平臺,企業數據分析和應用平臺,項目全過程管理平臺這三大平臺為咨詢企業賦能。圍繞著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的作業平臺,集成各種的工具和系統軟件,運營數據,項目管理的數據來實現人工智能和數據的雙向驅動,為業主委托的建設項目創造價值,為企業自身創造價值。作業管理平臺:以項目成果管理為核心,實現業務工作的標準化和在線化。在作業過程中不僅僅要做到,各類作業的工具化(軟件化),還可調用企業以往的項目數據,我們工程上百分之八九十的數據可實現復用的,但如何高效的復用數據仍需突破。企業數據分析和應用平臺:在數據分析平臺上通過數據分析標準和計算技術,進行業務數據和項目運營數據的沉淀積累分析應用,形成有價值的數據資產,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項目全過程管理平臺:在工程造價管理方面圍繞著建設項目的全過程進行工程造價管理,按照全面項目管理的理念,以模塊化、系統化的功能,來實現項目的集成管理和價值管理。2. 完善數據平臺的建設與應用
軟件開發人員,數據分析人員,在數據平臺的建設時,要深入到作業場景,以場景數據需求為目的,建設有價值的自用和他用的數據,每個場景要有規范的使用要求。比如:
場景一:作業過程中要自動推送任務的工作流程、工作模板、工作標準、技術要求等,并進行標桿項目的學習和業務指引。
場景二:作業過程中對數據進行解構,既要應用數據,還要解構數據。解構為可拆分的最小單元,比如說工程特征、費用構成都可以進行解構,形成科學的分類和聚類的基礎。既要科學的分類,以后它的主要目的要產生有價值的數據,還要進行自動的聚類。場景三:作業過程中,除自動的計量和計價之外,還要自動推送類似工程的指標,類似工程的數據,便于進行數據對比分析和應用。
場景四:作業完以后,需要進行數據分析、形成工作過程的一個必然的環節,實現企業的表象數據以及平臺的隱形數據的持續建設。
……
一方面,在標準制定、軟件編制上要充分考慮數據的數字化解構需求。如:混凝土的工程量清單。要把組織、區位、品種、強度、形狀、飾面形式等分別進行數字化標識,以便形成可以適用任何規則變化,可以進行任意要素的綜合(可分、可合),滿足不同設計深度技術經濟分析、工程報價、工程管理等要求。另一方面,則要考略數據解構的工作路徑。包括人工分類來建立標準、計算機輔助人工分類進行機械學習、智能分類、聚類實現設計深化后項目的分界與細化,以及利用AI+大數據技術,在工作場景中自動進行數據產生、入庫,最終實現數據的自成長這四種方式。第一個誤區是我們習慣性地認為工程造價數據就僅僅是工程計價依據、定額、材價信息和成果文件;第二個誤區是這些數據是由專業人員分析、加工產生。但大數據背景下,事實并非如此,我們想要獲取數據就需要一個規范的流程,建立數據自成長機制:(1)建立數據的數字化、標準化屬性,使數據自帶相應的標準化信息;
(2)讓數據來自于生產、生活中可記錄的各種痕跡;
(3)在作業過程中,不僅要滿足業務結果的需要,數據分析系統還要考慮不同場景的數據自用與他用的資源化價值;
(4)要從人工分析通過機械學習到智能分析,要研發數據加工技術,實現對解構數據的自動抓取,智能分類與聚類,并實現實時的統計計算、分析;
(5)數據分析師或人員要深入不同的應用場景,了解各方面可能的數據需求,挖掘各種作業場景中自用和他用的數據價值。
造價工程師務必要向前看,要關注整個建設項目的價值管理的數據,當然,也要關注工程交易價格的數據,盡量的去把技術經濟的控制性指標,關聯性的指標體系建立起來,還要考慮到與其他專業和產業的交互應用,設計用什么,施工用什么,這樣才會建立起大數據應用的價值,才能更好的做好項目的價值管理。要從人工分析到機器學習,再到智能的分類和聚類。每一個工程數據都要進行多次分類,比如一個建筑要分裝飾、機電、結構樁基,然后我們機電再分強弱電、暖通給排水等等,然后把這些數據結構到最小的人材機供應要素。如何進行聚類?聚類既要考慮到原來的項目劃分的情況,還要考慮到其他的場景的應用情況。通過數據的智能聚類產生出不同場景自用和他用的數據。1、要看數字化企業的技術成熟度。最重要的是專業本身軟硬件技術的成熟度和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項目上的價值體現,這才是根本。
2、管理變革。進行必要的流程再造,減少串行,多建立并行的工作方式,實現高效的專業分解(前臺面向項目、中臺基本作業、后臺模板與數據支撐)、工作協同、集成交付模式。當然這些管理變革主要是一把手工程,領導要下決心進行數字資產的積累。
3、數字化基礎。要按數字化要求編制標準,解構和標注數據,開發相應的工具軟件,并連通作業系統、數據分析系統,夯實數字化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4、知識產權。用好電子章、時間戳、區塊鏈等技術進行知識產權記載與保護,以及促進數據的交換與交易。
5、合作共贏。只有實現多場景數據互通,才會挖掘出更大的數據價值, 要合力建設共享共贏的數據生態鏈。
我們的在線化是數字化的一個重要基礎,要務必要先行起步。數字化已經在路上,但仍然漫長的路要走。